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

彼此親熱、彼此體恤

日期:20/3/2011
題目:彼此親熱、彼此體恤
講員:游國榮弟兄

那個逾越節晚上,主向我們頒布彼此相愛的命令,這命令有二個要點。一是那個愛,不是人的愛,是神的愛;因為主說,像我愛你們一樣。二是相愛要達到「彼此」。最近主日講臺信息,多圍繞「彼此」分享主命令。今天也說二個:彼此親熱和彼此體恤。

一、彼此親熱

羅12:10「愛弟兄、彼此親熱,恭敬人,彼此推讓。」親熱,多用於形容親友相聚時的感覺和氣氛。教會中弟兄姊妹交往應像一家人,彼此沒有間隔。因為教會是神的家,裏面的人都是親愛的弟兄姊妹。在弟兄中間,大家不要把主的愛關鎖內心,要把它釋放出來。但彼此親熱,不是隨意、放肆的,乃是聖潔、高尚,要相當的自我約束。先知曾告誡,當聖徒在主名下聚集時,神側耳而聽,且有案卷展開,記錄他們的言行(瑪3:16)。羅12:10保羅在「愛弟兄、彼此親熱」之後,說「恭敬人,彼此推讓」。下半句意思說:尊重弟兄,謙卑自己,請弟兄走在自己前頭。這是上半句「愛弟兄彼此親熱」的樣子。

教會,不可叫人感覺冰涼,應該叫人感覺溫暖,因為神的家是普天下饑寒交迫靈魂的避難所。這樣不光對福音有益,對教會成長也有益。身上肢體成長,必須與其他肢體保持暢順交通。越有恩賜的人越要明白,聖靈給個人恩賜,是為着身體。如果他跟其他肢體有間隔,那他身上的恩賜,便失去應有的功用。

我發現古往今來神所愛所使用的人,大多感情豐富,不但愛神火熱,愛弟兄也火熱,以致他們有的說話,我們很難理會。比如,保羅在羅9:3說他為猶太人「就是自己被咒詛,與基督分離,我也願意。」他因同胞不信,大有憂愁,時常傷痛也就夠了,怎麼竟說出「自己與基督分離也願意」那樣的話呢?但聖靈明明為他的良心(9:1)作見證啊!神看中人裏面那種火熱愛弟兄的心。我們理解不來,因為沒有那樣的心腸。早年讀保羅生平和書信,注意點多放在他的屬靈知識和奉獻精神,後來轉而留意他如何活出基督,這些年常被祂的愛心感動。使徒行傳20章後記敘保羅上耶路撒冷,一路上弟兄們苦勸他,他心裏痛苦仍堅持前往,及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。以前我頭腦老是想:保羅該不該那樣堅持前往呢?現在讀的時候,心裏很感恩,因為看見了弟兄相愛的故事,和相愛的得勝。初期教會面對那樣強大的敵對勢力,弟兄們披荊斬棘,勇往直前,他們的勇氣、力量從何而來?除了對主復活充滿信心,還有基督的大愛豐豐滿滿地顯明在教會中。教會美不美,這是個看點。


有一卷書,許多人讀後都會心生感慨:「主啊!讓我們這裏的弟兄姊妹也這樣彼此親愛吧!」你看,保羅關在羅馬人監牢裏,常常想念遠方的腓立比的弟兄,而弟兄們他們也常紀念他。他說離開世界與主同在,好得無比,但想到自己活着對他們是要緊的,就認定再艱難的生涯,也要走下去;他們知道他受磨難,就差人來侍候他,不斷供應他的需用。他以他們為自己的喜樂、冠冕;他們也把與他同受苦難當作美事。如果這樣的親熱也出現在我們中間,相信屬天的喜樂、能力必定充滿這地方,神的福音必定得着興旺。

二、彼此體恤

彼前3:8-9「總而言之、你們都要同心、彼此體恤、相愛如弟兄、存慈憐謙卑的心,不以惡報惡、以辱駡還辱駡、倒要祝福.因你們是為此蒙召、好叫你們承受福氣。」彼得認為體恤是「存慈憐謙卑的心」,加上恆久的忍耐包容和祝福。這個領會,是他從主耶穌的身上,從主對待他的事上,看見明白的。彼得深知,如果主對他少一點體恤的話,他這個人早就完了。中文翻譯此詞十分貼切,恤,是同情心,體,是力行,同情並施以援助。

也許以為此事不難辦到,因為看見主內弟兄姊妹遭遇難處,很容易感覺同情,並樂意幫助;但未必是主要的那個體恤。主要的同情心會感覺心痛,如保羅所言「有誰軟弱,我不軟弱呢?有誰跌倒,我不焦急呢?(林後11:29)」單有心尚不夠,遇弟兄惡待你,你不報復;他辱罵你,你不還口,倒祝福他。就算都做到了,還未臻「彼此」,要做到我體恤弟兄,弟兄也體恤我。這看來頗難,怎能使別人也體恤我?林後12:10「我為基督的緣故,就以軟弱、淩辱、急難、逼迫、困苦,為可喜樂的;因我什麼時候軟弱,什麼時候就剛強了。」保羅坦承自己有許多困苦軟弱,他樂意把這些擺在主面前,也擺在弟兄姊妹面前。他相信,主看見,必憐憫他;弟兄們看見了也必體恤他。他需要肢體同情扶持,更多為他禱告,使他在主的面前能夠多蒙恩。那他可能很快的從軟弱轉為剛強。我相信,保羅不是喜歡那些患難、那些軟弱;他喜歡的是,因着這些,能從主那裏、弟兄姊妹那裏,帶給他豐盛的愛。

我們是不是喜歡把自己的缺點、失敗收藏起來,把優點、成功顯在人前?是不是只能安慰別人,不肯受人安慰?「不需要你可憐我!」我們很有志氣,是這樣剛強、完全、得勝,在弟兄姊妹的眼中,哪裏還有什麼可同情的地方?結果,我們不僅失去其他肢體的支持,也難彼此同心。因為聖經說:「總而言之、你們都要同心、彼此體恤、相愛如弟兄……」沒有彼此體恤,上面的同心、下面的相愛都不踏實。

三、大衛和羅得

撒下19章,大衛敉平押沙龍叛亂後,以色列眾支派立即派人請大衛回來作王。大衛見猶大支派沒人來,就差人告訴猶大的長老,說,你們是我的弟兄、我的骨肉,為什麼竟落在人後,不快請王回來?又告訴押沙龍的將軍亞瑪撒,決定叫他取代約押作元帥。這樣,就挽回了猶大眾人的心。大衛出逃時,掃羅的舊臣子示每,一路上跟着咒駡,用石頭扔大衛。大衛班師到約旦河邊,這個示每帶着一千便雅憫人,趟過河水,迎接大衛,俯伏在王的面前,求王寬恕他。跟從大衛的人要治死他,大衛不許,並向示每起誓不殺他。

猶大支派許多人支持叛亂,事後心中懼怕,大衛主動伸出親熱的手。示每落井下石羞辱大衛,後來為保命趕來求饒,大衛未加訓斥,便赦免他。大衛不但以感恩之心,原諒所有虧負他的人,他更明白神急切要恢復這塊被戰亂毀壞的土地,當務之急,是消彌百姓間的冤仇。為此,大衛以身作則,希望感動跟從他的人,也寬恕所有得罪自己的弟兄,接納所有同袍,使舉國上下同心同德重建家園,恢復神治秩序。使得神的國、神的民,能繼續承受神應許的福氣。大衛這樣的想法和做法,我們應當思想。

另一個舊約人物是羅得,創19章,所多瑪覆滅前一晚,兩個天使去到那城,羅得看見就起來迎接,請他們到自己家中,好伺候他們。天使卻說,他們要在街上過夜。聖經寫道,羅得切切的請他們,他們才進去他屋裏。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,烤無酵餅,他們就吃了。還沒躺下,所多瑪城裏各處的人,就來包圍羅得的住所,要他交出那二人。羅得出來,把門關上,轉身對他們說,他情願交出兩個女兒,任他們所為;但不能交出他的客人。羅得身上有不少缺點,但在接待和保護神使者的事上,顯出非一般的熱情和勇氣。他後來得救,固然因亞伯拉罕在神面前為他代求,但與他本人的善行,也不無關係。他恩待神的使者,結果得了報答,天使拉着他和妻子及二個女兒的手出城,並且告訴他,在他逃到安全之地前,他們不能作什麼。

主把未後的世代比作羅得的日子,叫我們比照現今世界發生的事,知道祂來的日子臨近,警醒預備迎見祂;另一面叫我們從歷史教訓中,知道當怎樣行,可以避免與這世界一同滅亡。感謝神,給我們預備了天上永活的大祭司,晝夜為我們祈求;又把一些弟兄姊妹,如同祂的使者,放在我們身邊,叫我們藉善待他們,更蒙神眷愛。近來,地上災難越來越頻密,越來越嚴重,許多人慌慌不定。但我們回主面前,讀主的話,裏面滿有安息。弟兄們,得贖日子臨近了,我們當更加勉勵,活出相愛實際,彼此親熱,彼此體恤。因遵行主命令的,必得完全的平安、永恆的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