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
彼此包容、彼此饒恕

日期:10-4-2011
題目:彼此包容、彼此饒恕
講員:李鴻源弟兄
經文:歌羅西書3:13

今天的題目是「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」,主題經文是歌羅西書三章十三節,「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,總要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,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」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,是除去這人與那人之間的嫌隙。

嫌隙

嫌隙是挑剃,指責的意思。可能是感到對方有什麼得罪自己的地方,有什麼說話、行動使自己的感情受傷,就產生嫌隙,有了間隔。世上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間隔, 11節說:「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、猶太人;受割禮的、未受割禮的;化外人、西古提人;為奴的、自主的。」這四個對比中的間隔很深,有國家的、宗教的、文化的、階級的,他們無法融洽相處,甚至成為死敵。但這裏不是指世人,而是指我們蒙神恩典,蒙神揀選的人,在基督裏這些間隔都消除了,大家能夠彼此相交,活出合一的見證,因為基督是一切,又住在各人之內(3:11)。

二、 包容、饒恕
包容的意思是寬容、忍耐:林後11:1譯為寬容,9節譯為忍耐,林前4:12譯為忍受,賽42:14譯為靜默不語。饒恕的意思是開恩、赦免:路7:21譯為開恩,7:42,43譯為恩免(開恩赦免),林後2:10譯為赦免。所以包容與饒恕有不同,包容是有限的,饒恕是無限的。

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,提倡修養,有修養的人,受人得罪能靜默不語,但這是有限度的。我小時候,大人教我要謙讓,讓三招,退三步。但第四招來了怎麼辦?第四步是不是還要再退呢?太18章彼得的標準是七次,他對主說,如果有人得罪我,我饒恕(原文是許)他7次可以嗎?七次是彼得的極限,第8次就不許了,可能連前7次的都一起算賬。像賽42章14節,「我許久閉口不言,靜默不語,現在我要喊叫。」但主耶穌不是這樣,祂回答彼得說,要饒恕七十個七次,是無限量的饒恕。並說你們要饒恕人像我饒恕你們。這是主給我們的教訓、榜樣。

我們的天性易產生嫌隙,不容易包容, 更難饒恕,彼得包容七次是相當難得。聖經裏還有一個人能包容十次,就是約伯,神說「地上無人像他那樣完全正直,敬畏神,遠離惡事」。但魔鬼不甘心約伯蒙神祝福,就在神前控告他:「若毀他一切所有的,他必當面棄掉你。」神許可魔鬼攻擊約伯,使他的兒女、財富和僕俾一日之間全部失去,並使他全身長滿毒瘡,但約伯仍讚美神說:「我赤身出於母胎,也必赤身歸回,償賜的是耶和華,收取的也是耶和華,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。」

當約伯遭難時,他三個好朋友來,看見他的遭遇,十分難過,陪他坐了七天七夜,然後用話安慰他。但約伯說:「你們用言語攪擾我,壓碎我,要到幾時呢?你們這十次羞辱我、苦待我,也不以為恥(伯19:1-3)。」他三個朋友中的拿瑪人瑣法回答說:「我心中急躁,所以我的思念叫我回答,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(伯20:1-3)。」為甚麼敬畏神的好朋友都會產生嫌隙呢?因為碰到了他們的「己」,三個朋友碰到約伯的「己」,約伯碰到了三個朋友的「己」,因此他們就產生了磨擦,有了嫌隙。只有主耶穌的十字架能除掉我們的己,也只有住在主裏面,才能活出基督身體的合一。

三、 我們的光景
有的時候我們最簡單的一個表示,最普通的一句話都可能得罪人。1950年我剛來香港,第一次去聚會,去的早,見有一位弟兄坐在前面,我就坐到他旁邊,他立即移到靠邊的位子,我也跟着移過去,他竟站起來走了。第二個禮拜我再去聚會,就坐到後面,招待弟兄叫我坐到前面,我說「坐到前面會將人趕走」。消息傳到那位弟兄耳中,他找我交通說,「因有從大陸來的人,靠近我們就向我們要錢,那天我走開是誤解了你,很對不起。」我聽了他的解釋,心裏很受責備,因為我自己想歪了,以致誤會了弟兄。

又一次,我與一位弟兄打招呼,他粗聲粗氣的回應;第二次仍是這樣,我想我們之間可能出了什麼問題。後來我們交通,原來有一天他在某地向我打招呼,我卻因為沒有看見他而未回應,以致他誤會我是討厭他。可見有時我們會在無意中得罪弟兄姊妹。當我們發現彼此之間有嫌隙時,就要找對方交通,學習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。若不找對方交通,反去告訴別人,就是傳播是非,造成教會中的難處,這是非常重要的, 我們要儆惕。

四、 如何饒恕?

「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」在度量上,我們沒有可能像主那樣饒恕人;但在性質上,我們可以。我們饒恕人,在自己是困難的;但若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,就能饒恕。西3:12「要存(原文作穿)憐憫、恩慈、謙虛、溫柔、忍耐的心。」14節「要存着愛心,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。」穿上這心,就是基督的心。我們的心是狹窄自私的,基督的心是慈愛寬廣的,我們只有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,才能彼此饒恕。聖經裏面也有一些這樣的見證人:

1、 約瑟:他們兄弟之間不止有了嫌隙, 他哥哥們甚至要殺他,結果把他賣到埃及去當奴僕,但他敬畏神,神就使他凡事順利。他的主母引誘他,他說:「我豈可犯這大罪,得罪耶和華神呢?」因着他沒有順從他主母的引誘,被下到監牢,做了囚犯。感謝神,他敬畏神,有神的同在,得着神的祝福。後來神高抬他做了埃及的宰相。神給他智慧,讓他在七個豐年積攢了極多的糧食。當饑荒來臨,他的哥哥們到埃及去糴糧,約瑟跟他們相認,他們很害怕。但約瑟說:「你們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怨自恨,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保全性命。這樣看來,差我到這裏來的,不是你們,乃是神。(創45:5,8)」所以,人若活在神面前,,就不會因人的話語行為受傷害,就懂得饒恕弟兄。若缺少親近神,活在自己裏,就會受人、事、物的播弄,產生嫌隙。所以西3:1說:「你們要思想天上的事,不要思想地上的事。在天上有主耶穌基督坐在神的右邊。」

2、 保羅: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蒙了光照,認識主耶穌基督之後,蒙主差他到外邦傳福音,並要為主的名受許多的苦。他寫腓立比書時,被關鎖在監牢裏,何等需要被安慰,可是「有人傳福音,為要增加他的苦楚, (腓1:17)」處此情境,保羅能說:這有何妨呢?基督究竟被傳開了,因此我就歡喜。他不單自己歡喜,也勉勵弟兄姊妹與他一同歡喜。為什麼他能如此?因他只有一個目的,「無論是生、是死,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(腓1:20)。」

3、 主耶穌:主耶穌在地上受了多少的逼迫、羞辱、挫折,但祂仍然向父神禱告說:「父阿,天地的主,我感謝你,……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(太11:25,26)」。如果我們知道祂是天地的主,一切事情都出於神的手,就不會與人有嫌隙。因為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你若認定主,就能凡事謝恩,就能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。

五、 不饒恕的代價

太18:23-33,那個惡僕,因為不肯赦免自己的同伴,他的主人也不肯赦兔他。將來在基督的臺前,我們也要向我們的主交賬;又惡又懶的僕人要被丟在黑暗裏,哀哭切齒一千年。主耶穌教我們禱告時,「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(太6:12)」就是提醒我們,要赦免人對我們的虧欠。我們的主用祂的大恩大愛赦免了我們多多的債,祂要求我們也能免去人一點點的債;如果我們不順服,將來我們的虧損是何等的大呢!我們已經得着神莫大的恩典,祂希望我們能將祂的恩典流出去,成為別人的祝福,讓更多人得着神的恩典。

主耶穌已經消除了一切的仇恨,饒恕了我們所有的罪,讓我們可以靠着祂的大能大力,饒恕別人。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眼中有刺,請先看看自己眼中有沒有樑木,就不容易與人有嫌隙。願我們定晴仰望耶穌,在祂的大愛中,過一個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,活出基督身體合一的生活,榮耀主的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