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10-6-2007
題目:合神心意的人
講員:譚江威弟兄
使徒行傳13:22「既廢了掃羅,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,又為他作見證說: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,他是合我心意的人,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。」今天要特別提到合神心意的人,我希望能夠分開幾點與大家交通分享:第一點我們特別注重一個應許,然後讀一些大衛的詩篇,再看一些預表,接著再看一些經歷,然後有一個小結。
在創世記十七章,我們的神與亞伯拉罕立約,祝福他和他的後裔,我們特別著重「立約」。創世記22:18「他的後裔使萬國得福。」我們知道亞伯拉罕的後裔是指著要來的主耶穌基督。我們特別看到神主動與人立約,然後一直揀選一個人,使那人的後裔成就神的心意。自從亞當犯罪,代表神在地上來管治的人失敗了,神就應許有一位女人的後裔來拯救。神揀選亞伯拉罕,從他的後裔成就女人的後裔。其實我們是著重看神那應許的應驗,就是帶出大衛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這個大衛就是合神心意的人。
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神應許的應驗上,但是,我們許多時卻把人放在怎樣做神要做的事上。就是說既然大衛是合神心意的,我們做大衛所做的事就自然合神心意了。我們覺得大衛很愛主,我們深入些看一看,從創世記十一章往下看,都是說到神對人那個應許的成就。就是神揀選大衛作一個預表,成就祂的心意。
通常大衛與大衛王是連在一起的,我們說大衛時,就會說大衛王,預表著在國度裏的掌權。我們粗略的來看,大衛是預表著由受苦至得君王。大衛是一個墮落的人,但是他所經歷、所做的事就恰巧達到預表神心意的事。所以我們今天特別看到合神心意的人,不是那個人是perfect (完全),乃是神在人身上那應許的成就,和那應驗的結果。
我們讀大衛所寫的詩篇十七篇,那裏說到大衛要求公義,第3節說到他口中沒有過失。新約告訴我們,能夠控制舌頭的人才是完全人,但是大衛只是求口中沒有過失。他也說要按住自己的口不說驕傲的話,但新約告訴我們,没有一個人可以做得到,除非你有基督的生命。
詩篇17:15他說:在義中見你的面就能夠滿足,其實大衛本身是無義的。他很想這樣做,很想跟神的關係是這樣,但他仍然停留在自己做好的觀念中。我們彼此鼓勵,要愛主,要……做好,這完全是好的,但是做不到。世上的宗教,都持守假的盼望,就是修行、做好事,就可成仙、成道。但是聖經告訴我們,我們墮落的人,是完全做不到的。大衛有這樣的說法,這只是我們的心意。我們很想做好,很想做一個完全人,這是我們心底裏的一個渴慕。但是,聖經告訴我們,没有義人,連一個也没有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歸回在基督裏。
詩篇第二十二篇是大衛的詩,一開始有一種痛苦的呼喊說:「神啊,神啊!為什麼離棄我?」以呼喊做開始直至21節。第22節「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,在會中我要讚美你。」是突然轉變了語調,然後在31節「他們必來把他的公義傳給將要生的民,言明這事是他所行的。」。詩篇二十二篇是講到一千年以後,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痛苦的呼喊,是字面應驗,完全的應驗。第27節和28節「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,並且歸順他;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。因為國權是耶和華的;祂是管理萬國的。」這裏竟然說到國度,就是神的國。「願你的國降臨,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」29、30、31節,講到已經成就了,是祂所行的,祂完成了。31節「祂所行的」,猶太教的文獻解釋說,是講到創世記裏耶和華神造天地的工完成了,也講到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完成了祂的工作。新約主耶穌最後將祂的靈交給父神的時候,祂就垂下頭來說“成了”。垂下頭來這個字就是安息,就是成就了。
29節「地上一切豐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」,他們說這是彌賽亞再來的未來世界,同世人一起吃喝一個筵席。我們擘餅飲杯就是我們吃喝。主說:我跟你們吃喝,我不再喝了,直至我和你們在父神那裏再喝。今年是2007年,這篇詩篇是主前大約一千年,我們今天是活在三千年之前的預言當中。為何我們能如此榮耀而有份於擘餅?因為國度就在我們中間,我們有份吃喝。
回看22節「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」;主耶穌在未升天之前,没有稱呼祂的門徒為弟兄。主復活之後,向馬利亞說:你去告訴我的弟兄。主稱呼跟隨祂的人為祂的弟兄,祂說:我去見我的神、見我的父,也是你們的父。所以,今天我們可以大膽說:神是我們的父神!
在22節「傳與我的弟兄,我要讚美你。」我們在這裏擘餅聚會讚美主,就是教會,就是國度的小影。真正國度的實現,是主再來的千禧年國度。因此我們禱告、警醒等候,摧促主回來。預言、預表,好像很抽象。但感謝讚美神!祂應許的成就是實實在在的。大衛是憑著應許去作王,憑著應許成就神要他做的,成就了神所吩咐的那個旨意,所以是合神心意。弟兄姊妹,當我們有基督生命的時候,住在基督裏面,遵行神所吩咐的,便是合神心意的人。但是當我們在主的光中,看見自己的敗壞,覺得自己是何等的不配!就如第6節「但我是蟲,不是人。」當大衛在神面前被光照的時候,他看見自己的敗壞不堪,有如地上的蟲。
大衛曾殺臣奪妻,是犯了罪。所以大衛想為神建立聖殿,神說:不好,不讓他建聖殿。大衛仍然一心為建立聖殿預備材料,給所羅門王建聖殿,揀選在耶路撒冷建聖殿。今天耶路撒冷的那個聖殿山,就是當日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,,就是神所要揀選的地方。你看啟示錄裏,聖城新耶路撒冷,聖城就是聖殿的擴大,就是教會。所羅門王建了聖殿後,神說:宇宙尚且不能容納我,何況你這小小的殿宇哩!聖殿就是預表教會。新約教會的出現,就是主復活後,120人聚在一起禱告,聖靈降臨在其中,把他們浸成為一體。現在,神不是住在building(建築物)裏,是住在你和我中間。神所呼召一齊聚集的人,從世界分別出來的人,有基督住在中間,那就是非人手所造的聖殿。
在出埃及記25:9「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」去做會幕、聖殿。會幕的擴大就是聖殿,聖殿的擴大就是教會,所以一切都不是隨人意的創作性而做出來。神吩咐摩西有山上的樣式,一切的尺寸都不能隨摩西的創意去做,乃是要照神的指示來做。教會的建立,不能隨便按著人的喜好來做。第10節說到建約櫃和施恩座的法則。約櫃的長、闊、高都是有尺寸的,是二肘半乘一肘半乘一肘半。那施恩座只有長、闊的尺寸,但是没有高度的尺寸。聖經不記載的尺寸,比有記載的尺寸,是更深奧的。施恩座是蓋在約櫃之上,是全塊精金所鑿的,有基路伯與基路伯相對,神就在基路伯相對的中間顯現。
施恩座没有記載高度,它的高度是隠藏的,因為神施恩給我們是無法測度的。在新約裏說,神的愛是長闊高深。長、闊、高我們都明白了,但是,甚麼叫「深」?是一個非常難譯的字。在原文裏,「深」就像百搭的一個字:你要智慧,主就是智慧;你要公義,神就是公義;你要什麼,主都能配合。施恩座是高於約櫃的,施恩座就是神「深」度的愛。聖經裏對聖殿的記載,是由內至外,從約櫃開始說起,然後就說到香壇、燈臺和陳設餅,直到外院。但是我們的經歷,是由外向內的,就是先有獻祭、有洗濯盤,再進入幔子,經歷燈臺、陳設餅和香壇。我們禱告就是那香壇,再進入見主就是約櫃,看見施恩座,這就是經歷神。
大衛曾經犯了殺人姦淫的罪,新約主耶穌的家譜中也有記載。但為何聖經的評語說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呢?我們感謝神,祂有施恩的寶座。神是無限的施恩、是無限的包容、是無限的祝福,愛能赦免一切的罪過。我們的神是愛的神,並不是我們好,能夠做到給神稱做合神心意的人。神使用一個人是一回事,但這人的生命是否完全模成神的兒子耶穌卻是另一回事。
在新約一個很重要的字,就是在基督裏,只要在基督裏就可以了。主的寶血是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,提升我們與主一同作王。在新約啟示錄,七個教會都不完全,有失敗,有可責的地方,因此神七次呼召得勝者出來。最軟弱的老底嘉教會,神呼召得勝者出來的獎賞是最榮耀的,是與主同坐寶座,就是與主一同作王。這就是大衛那個應許、那個成就、那個完美。
馬太福音一開始說到亞伯拉罕,接著又說到大衛。我們再讀下去,原來主耶穌就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,也是神應許大衛的後裔,是神應許女人的後裔。主是三個應許的後裔,真真正正成就神的心意。所以,只有主耶穌這一個人是合神心意的人,只有主耶穌是完全的。
今天,我們感謝神,我們與主聯合,我們在基督裏的身份是何等榮耀和珍貴!基督徒在地上的道德水平,比一切未有基督生命的人的品格更高尚。我們不是被迫要遵守神的律法來做好,乃是神的愛在我們裏面來激勵我們。上次弟兄說:神愛裏的爆炸力來激勵我們向上。大衛原文的字值是十四,十四的意思是由苦難進到榮耀當中,大衛正是由苦難得著榮耀,得著作王。我們在基督裏,在聖靈裏,在愛裏面成為一,我們與主的關係是一,何等榮耀。
弟兄姊妹,我們讀神的話語是求神給我們有亮光,在光中得見光。世人反思一些道理是不對的。因為是涉及神的國度,也涉及主的再來,因為主再來的時候,大約有四至五批的信徒是分別被提。今天最後一段時期,主是呼召得勝者出來,因為這些得勝者最後能完成神終極的那旨意,就是新婦裝飾整齊,等候主第二次再來。
弟兄姊妹,你忘記今天的信息是不太要緊,最重要的是要接受神的呼召作一個得勝者。神七次呼召得勝者出來是單數的,因為這個得勝者的組合,終極真真正正做到神在創世以來的那旨意。在以馬午斯路上的兩個門徒,看聖經但不明白,主耶穌向他們講解聖經,把摩西五經、智慧書和詩篇指著祂的說話,解釋給他們聽,他們就心裏火熱。弟兄姊妹,盼望今天主是親自將祂的話語解釋給我們聽,主親自光照我們,叫我們在光中能夠見光,作一個得勝者,真真正正做個合神心意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