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15/2/2009
題目:雲彩集
講員:林振德弟兄
讀經:希伯來書11: 35-40
希伯來書11章提及信心,開首就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。當中提到很多人物的名字和事蹟,來證明他們都是有信心的人。及至12章提到這些人都是見證人,好像雲彩圍繞我們,為我們作美好的見證。
我們細心看11章所提及的見證人,他們可分為三類: 第一類有十位見證人(希11:4-31),大部分記載在創世記。第一位是亞伯,他跟該隱獻祭,該隱獻地上所出之物,亞伯則把最好的牲畜獻給主,結果神就悅納亞伯的獻祭。希伯來書形容他獻了更美的祭。另外提到以諾,他六十五歲生了個孩子,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,神便把他取去。他沒有見過死,就被提到主那裏。第三位是挪亞,他聽到神的呼召,預備一隻方舟。神定世界有罪時,他們一家八口因而得救,承受因信而來的義。
第四位是亞伯拉罕,他從吾珥出來時,神呼召他,他還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裏去。他只是憑信,聽到神的呼召就出去。後來,他將自己的獨生子以撒獻給神,他獻的時候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。他以為神會讓他獻上的兒子死而復生,這是他的信。接着的撒拉,是亞伯拉罕的妻子,她雖過了生育的年齡,但憑着信,能夠懷孕,因她相信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。第六和第七位分別是以撒和雅各,以撒因着信,為他的兒子雅各祝福。雅各經歷了很多悲歡離合,到晚年的時候,他為他的眾兒子祝福,扶着杖頭敬拜神。
創世記最後一個人物是約瑟,他在埃及成為宰相,但他知道一生的盼望不在埃及。臨終的時候,他留下遺命,要把自己的骸骨帶離埃及。這預表他因着信,想望所應許之地。第九位是摩西,他本來是以色列人,但生在法老底下,他不以在宮中享樂為目標,寧與以色列民同受苦害,帶他們出埃及。
第十位是妓女喇合,以色列的探子攻陷迦南前,她接待了他們,因此幸免於難。這十位見證人作了很美好的見證。我們看舊約裏的見證人,他們每個都包含屬靈的意義。
作者說:「我又何必再說呢?」接着提到有六位見證人,分別是基甸、巴拉、參孫、耶弗他、大衛和撒母耳。書中說他們「制伏了敵國,行了公義,得了應許、堵了獅子的口,滅了烈火的猛勢、脫了刀劍的鋒刃、軟弱變為剛強、爭戰顯出勇敢。」(希11: 33-34) 他並無細說每個人。士師記記載每個士師怎樣帶領以色到人打敗外邦人。基甸只帶了三百人,就打敗了米甸人。巴拉被女先知底波拉激勵,見證了以色到人在手無寸鐵下,擊敗了迦南人。參孫打敗非利士人,雖然他最後被擄去,雙眼被剜,但在最後一役,他跟非利士人同歸於盡。最終,他死時所殺的人,比活着所殺的還多。耶弗他是妓女所生,他得到神的引證後,打敗了亞捫人。至於大衛,他是合神心意的人; 撒母耳是先知,也是士師。作者只用了三節經文,來記載這六位見證人。
作者描述第一組見證人時,他既提名字也提事蹟,但到第二組見證人時,他提了名字,卻沒有多說事蹟。接着,第三組見證人,作者沒提名字,只提事蹟。「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」。(希11:35)在舊約裏至少有兩位女子,曾得自己的死人復活。列王記上下記載了兩位先知,以利亞和以利沙。以利沙是接續以利亞作先知的,他們所行的有很多地方相似。列王記上17章記載了以利亞出來的時候,寄居在一個寡婦家中,她有一個罈和一個瓶,裏面的麪和油不會用盡,就這樣供養以利亞。後來,那寡婦的兒子死了。婦人就問他,為什麼臨到她,要她的兒子死亡。之後以利亞把她的兒子帶上房間,為他禱告,伏在他身上。結果,他就復活過來。
以利沙曾向神這樣禱告,願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。由此可見,以利沙跟隨以利亞的腳踪。同樣,他依靠書念的婦人養活他。婦人跟丈夫沒有孩子,後來以利沙為他們祝福,就生了一個孩子。這孩子有天頭痛死了。以利沙就帶他到房間,為他禱告。以利沙伏在孩子身上,口對口、眼對眼、手對手,他後來就復活了。希伯來書記載:「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」,正跟舊約相吻合。
「有人忍受嚴刑、不肯苟且得釋放」(希11:35)。嚴刑該是指古羅馬的酷刑。它跟中國的五馬分屍有點相似,把人的手腳挷起,然後用攪盤把手腳攪斷,直至把人撕裂至死。公元前一百六十年,一個羅馬的將軍到埃及打仗。但羅馬王召他回去,他很氣憤。他經過耶路撒冷時,大肆破壞,並要祭司吃不潔淨的食物,但祭司不肯,他便用攪刑把祭司和他的一家七口處死。
另外提到有些人「不肯苟且得釋放」。在某地方有個負責的弟兄,他不肯加入另一個不正規的信仰組織。那組織不斷地恐嚇、逼害他。之後,他簽了名字,表示願意加入該組織,政府就釋放了他。後來他思前想後,覺得自己為了性命而違背了主。據說他對着公雞不住地哭,認為自己好像彼得,直到雞叫時才猛然醒悟三次不認主。結果,弟兄回去告訴他們,他不承認所簽的文件,他要為自己的信仰站住,不會放棄。最後,他被拉了去坐牢二十年。曾經很多人勸他,叫他先離開監牢,他還可以作很多事情。但弟兄不肯,他要堅守信仰。他有個稱號叫「銅牆鐵柱」,就是不肯苟且得釋放,好像要得更美的復活。
「有人忍受戲弄、鞭打、捆鎖、監禁」(希11:36)。戲弄原文是殘酷的肆虐。有一本次經,叫瑪加比三書指出戲弄是當時羅馬政府逼害人的方法。他們會把人的頭髮、皮肉一塊一塊扯下,直到人死,跟中國的凌遲處死有點相似。
「被石頭打死、被鋸鋸死、受試探、被刀殺」(希11:37上)。被石頭打死,一直都是猶太人的刑罰,指民眾可以用石頭,把犯罪的人活生生打死。在耶穌的時代,有個行淫的婦人,被人押到公會,準備給人用石頭打死。另一種刑罰是被鋸鋸死,根據猶太人的傳說,先知以賽亞是被鋸鋸死。當時猶太國正處患難,被亞述國侵略、欺負,道德敗壞。以賽亞宣講神的話,並預告彌賽亞會到來。希西家生了瑪拿西,他是絕頂的惡王,要處死以賽亞。他用木鋸,把以賽亞活生生鋸開。據說以賽亞在受刑時沒有喊叫、流淚,只靠聖靈說話,直到身體被鋸成兩截。
「披着綿羊、山羊的皮各處奔跑,受窮乏、患難、苦害,在曠野、山嶺、山洞、地穴飄流無定」(希11:37下) 這兒有兩個解釋。很多舊約裏的先知都穿羊皮造的衣服。他們被逼害,所以走到曠野,從一處走到另一處。有個人叫俄巴底,把一百個先知藏在山洞,避過王的逼迫。這些人窮乏、受患難、飄流無定。
另一個解釋指「披着綿羊、山羊的皮各處奔跑」,是古羅馬的刑罰。據指當時會把滿佈鮮血的綿羊、山羊皮,縫在犯人身上,把他們趕到曠野。太陽出來的時候,羊血會發臭,羊皮會收縮,使人疼痛難當。受刑的人為了減輕痛楚,就各處奔跑。這些刑罰都施在拒絕否定自己信仰的人身上。聖經說這些都是見證人,是世界不配有的人。這些人得了美好的證據,預備得到更美的事,是這世界不配有的。
三組見證人,第一組重在信心,第二組重在爭戰和得勝,第三組則提到受苦、忍耐的事情。他們一直忍耐,終究可得到美好的證據。我們常常不明白為什麼有苦難,不知要忍耐到何時。希伯來書提到這些無名的見證人,讓我們跟隨這些無名見證人的腳蹤,將自己的事蹟和名字刻在天上的名冊上。11章末提到,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,叫每個信主的人同得,因為若不同得,就不能完全。盼望我們都像這些信心的偉人,憑着信,藉着爭戰,忍耐苦難,作一個世界不配有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