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目:教會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
講員:邱克倫弟兄
經文:約二13-22;可十一1l,15-18;賽五十六6-8;太十八18-20
(一)主不尋常的舉動─大發烈怒,潔淨聖殿:
這裏所記載的,是主耶穌所作的一件極不尋常的事,就是潔淨聖殿,在其他兩卷福音書也有記載。這件事於約翰福音是主行了頭一件神蹟後所行的,而馬可福音則是祂最後一次公開進入耶路撒冷城才行的。因此,主可能曾經兩次潔淨聖殿。
柔和謙卑的主,竟然大發烈怒,用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趕出聖殿,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,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,並且責備他們。相信在其中必定有主看為極嚴重的錯誤,否則主不會有這樣的表現,因為神是不輕易發怒的(參出三十四6)。
(二)主發烈怒潔淨聖殿的原因:
我們需要知道主行這事背後的原因,免得我們犯以色列人同樣的錯誤。
(1)沒有使殿成為萬國禱告的殿,反而侵犯外邦人在殿外禱告的權利:主對他們說:「經上不是記著說:『我的殿必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』麼?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!」(見可十一17)主所說的這話正解釋了祂發烈怒的原因。亞伯拉罕蒙召出吾珥的目的,以色列人被揀選的目的,乃是要使萬國藉著他們得福,叫萬民從他們身上認識神。並且神藉著先知以賽亞說:這殿要稱為萬民禱告的殿。這殿將不是單單為著以色列人的,亦會給外邦人禱告;另一方面,也可以說這殿是要以色列人為萬民禱告之所在。原來以色列並不是神救贖的最終目的,乃是他們要成為萬國得福的管道,叫外邦人得以從他們身上認識神,以色列人卻一而再的失敗。
當時的聖殿山分為祭司院、女院、外邦人院,祭司院和女院才是至聖所、聖所及外院的範圍,是真正聖殿的範圈。外邦人只能留在外邦人院,不得擅入聖殿的範圍,否則會給治死(參徒廿一27-30)。在過節的時候,散居各地的猶太人(參徒二9-11),都湧到耶路撒冷城去朝見耶和華。而每次到殿裏去,都要獻上祭牲及供獻,於是祭司長以方便百姓之故,在殿裏容許買賣牛、羊、鴿子等的祭牲,並且因為當時所通用的錢幣上有羅馬君王的像,不可用來奉獻給神,所以又設立兌換錢幣的服務,把錢幣先兌換成古希伯來的錢幣,才可供獻給聖殿。祭牲是否合乎獻祭的條件,是要由祭司來斷定的,他們卻在其中賺取大量金錢,叫百姓負擔加重。再者,一些讀經的人告訴我們,這些服務乃是在外邦人院進行(主耶穌當時所到的範圍就是外邦人院)。這正反映了當時祭司的心態,視宗教為得利的門路,妄顧外邦人認識神和在外邦人院禱告的權利。這種行徑就像賊一樣,侵奪他人的利益據為己有。聖殿本該是叫別人得福的地方,現卻成為叫別人受虧損的地方。
(2)以色列人是知而不行,對律法熟識,卻不謹守:主反問他們說:「經上不是記著說」,意思就是作買賣的人、祭司長和文士,對神的話應當非常熟識(參太二1-6),知道先知書上曾記著「這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」,可是,他們卻知而不行、明知故犯!並且祭司作為百姓的領袖,不單沒有教導百姓按神心意而行,反倒容讓他們反其道而行。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。
(三)教會也要成為萬國禱告的殿:
約翰說,主耶穌是以祂的身體為殿,當祂從死裏復活後,就把屬靈的殿建造起來(見約二19-22)。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(見弗一23),所以教會也就是神最終要得著的聖殿(參弗二19-22)。因此,教會也要成為萬國禱告的殿,神要藉教會叫萬民得福(參太廿八19;可十六15;路廿四47;徒一8)。啟示錄中也說到羔羊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,叫他們歸於神(參啟六9;七9)。因此,教會同樣是神要萬民認識祂的管道。然而,主特別說到祂的殿要成為「禱告的殿」。所以,教會在地上其中一樣最重要的職事,就是禱告,為著萬民禱告,為著父的名、父的國、父的旨意禱告(太六9-10,33)。
前陣子我讀了一本書,很受裏頭的見證激勵。那書講述神在美國紐約一個教會的奇妙作為,那個教會最初只有二十多人,屬靈光景很差,但後來神在他們中間做了很奇妙的工作,使他們屬靈光景完全改變,其中的關鍵是他們重新看重教會禱告聚會,把教會的光景向神呼求。結果,神不斷把得救的人加給教會。神在許多人的生命中有很奇妙的工作。這些人信了主後,他們也很看重禱告聚會。當他們人數增長至150人、175人,禱告聚會的人數也增長到100人。現時他們聚會人數有幾千人,在週二晚禱告聚會,聚會在七點開始,據說參加的人要在五時開始排隊進入聚會場地參加禱告聚會,到他們教會的網頁上看,原來他們組成禱告隊,你若提出代禱事項,他們會為這事連續代禱四十天,因此他們堪稱作「為萬國禱告的殿」。
(四)教會禱告的重要:
按四福音記載,主在地上兩次提到「教會」,兩次都是講到教會在地上捆綁與釋放的事。藉著甚麼方法?乃是藉著同心合意的禱告。並且主也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。意思是教會的建造,會惹來陰間勢力的攻擊。陰間的權勢不是偶然造訪,乃是無時無刻尋找破口來攻擊教會。只要稍有失守,仇敵就要狠狠攻擊,要破壞個別信徒,也要破壞整體教會的建造。
感謝主,祂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,因為教會建造在「基督,永生神的兒子」這磐石上。基督已經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,主已被父神升為至高,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。教會是祂的身體,主把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交託給教會,叫教會在地上有捆綁和釋放的權柄。教會需要在禱告中,運用捆綁和釋放的權柄。
在使徒行傳中,我們看見好些教會禱告的例子。當教會同心合意為著神的旨意禱告的時候,神的旨意就在地上通行,如同行在天上一樣。神的名就更多被尊為聖,神國的權柄就更多彰顯。因此,教會的禱告是非常重要的。
團體禱告有許許多多可以學習的地方,需要實際地多參與、多操練。今天只能略略交通要學習的地方。教會的禱告最重要的是甚麼呢?就是同心合意。即使只有兩個人,或是三個人,若是同心合意,認同神的旨意,父必成就,把祂的心意帶到地上通行。
馬太福音十八章那裏「同心合意」的希臘原文音譯是sumphoneo,意思是「同聲協和」,英文symphony(交響樂)也是從這個字而來。交響樂團雖然有許多樂手演奏不同的樂器,但出色的交響樂團所奏出來的音樂是非常和諧。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?就是各樂手都要聽從樂團的指揮。那人按照樂曲來指揮,樂手都依從指揮,該彈奏的時候彈奏,該靜默的時候靜默。我們彼此可能有不同,但要放下自己的意思和喜好,注目於樂團指揮,和聽從指揮,這樣,樂團才能同聲協和。照樣,教會的禱告或是團體的禱告,應該聽從聖靈的指揮,對聖靈的引導要敏銳,並且順服聖靈的感動,放下自己,按著神的旨意,該開聲就開聲,該靜默的時候靜默,就能夠把神的旨意禱告出來。
(五)團體禱告和個人禱告不同:
團體禱告與個人禱告不同,自己一個人禱告,可以禱告很長,可以禱告許多個人的負擔,毋須顧及他人。但在團體禱告中,要顧及他人,要與他人配合。因此,有些情況需要留意:
- 要簡短,只需把心中有負擔的話禱告出來,不要把所有的事項一次過都說出來,這樣就不會霸佔太多時間,讓別人也有機會禱告。
- 要一矢中的、直接,不要繞圈子,不用許多裝飾的話語。
- 一件一件的禱告,把那件事禱告透徹,接著才禱告第二件,這樣弟兄姊妹就比較能集中。
- 我們的聲線也要留意,聲音不要太小,要讓同組的弟兄姊妹能聽見,可以「阿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