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目:作個合神心意的用人
講員:鄭維文弟兄
經文:撒上13:14;徒13:22;約壹2:17
隨著香港回歸十年,近來有很多大事回顧,我們也因此會想著十年前的事。光陰似箭,當我們回想過去的時候,會感到很慶幸、感恩或是遺憾。我想我們需要在回顧裏面,再一次在神面前確立目標,好好跟隨神,作一個合神心意的人。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目標,我想仇敵撒旦是很樂意去動搖我們的目標。如果我們不想牠幫我們這個忙的話,便應該在神面前有更多的立志。
說到合神心意的聖經人物,我想到大衛。環顧聖經裏頭,我們可以數出很多合神心意的人,但只有大衛是被主在聖經裏稱讚是合乎祂心意的人。並且唯有大衛的生平用了六十六章來記載,還不計他那不少於七十篇的詩篇。所以從聖經裏看,大衛的確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物。
我們知道當時掃羅在以色列作王,做了很多違背神的事,以致神對撒母耳說祂要從耶西的兒子裏再膏立一個王。撒母耳在當時以色列民中是位德高望重的人,他不單是先知、士師,也是祭司,所以很多人也認識他、尊敬他。因此當撒母耳去到伯利恆,當地的長老們看見他,心裏也有一點懼怕,怕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妥當,以致神派祂的僕人來視察他們,所以他們便問撒母耳是否為著平安而來。撒母耳回答說他是為平安而來,要為神獻祭,並要和耶西和他的眾兒子一起吃飯。在撒母耳的心裏,當然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,但他卻不知道要膏立耶西哪一位兒子作王。當撒母耳來到耶西的家中,便請耶西把眾兒子都叫出來。耶西有八個兒子,我想他們都準備好迎接撒母耳的蒞臨,一個一個在他面前經過。
耶西的大兒子以利押,是個高大威猛的人,所以撒母耳心裏想:是這個人了。神卻告訴他:不是。像撒母耳這樣自小跟從神的人,也用自己的意思來看人。聖經告訴我們神不像人看人,世人看外表,神是看內心。以色列是神所揀選的國家和民族,他們的王也是神揀選的,是神的代言人,因為神才是王。國王可以按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事,但以色列王做事前卻要先咨詢比他更高的耶和華神,因為祂才是真正的王。這就好比我們未蒙恩得救時,自己就是王;得救後,耶穌基督便是我們的主,是帶領我們走一生道路的王。
當耶西的七個兒子在撒母耳前經過,神仍然沒有告訴他誰是要被膏立為王的。撒母耳感到很奇怪,耶西的兒子已在眼前,為甚麼神沒有叫他立任何一個?於是問耶西是否他全部兒子都出來了,耶西回答說:還有一個最小的兒子大衛正在牧羊。弟兄姊妹,你會為耶西沒有叫大衛來到撒母耳跟前而感到奇怪嗎?我經常想,在這樣的一個場合,理應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出來。耶西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他覺得大衛年紀太小了,不適合出席這等場合,怕他年紀少,會做出不合宜的事。但我想這個原因是不一定成立的,因為當時大衛已經十六、七歲,也非年幼得不懂事。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覺得大衛在八個兒子中的重要性是最小的,所以他的工作就是放羊,就是一些較低層次的工作。
於是撒母耳便請耶西盡快叫大衛回來。大衛是一個牧羊人,他回來時身上必定帶著羊騷味,衣衫也很簡樸。可是,當撒母耳看見大衛的時候,二話不說便把油膏在大衛頭上。我想耶西和其餘七個兒子那時必定目瞪口呆,為什麼會是他呢?因為大衛被神立為以色列的王是非比尋常的。我們今天重溫這故事,當大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時,大衛並非是一個完全人,他也有犯罪,甚至我們會覺得他所犯的罪是匪夷所思的。為什麼神仍然會稱大衛為合祂心意的人?
大衛日後成為以色列王,他有很多不尋常的經歷,神對大衛亦有很特別的帶領,但我更相信神在大衛作王前對他有很多的磨鍊和塑造,以致他日後縱然犯了很多大錯,神卻因看到他心裏面的心志和基礎而喜悅。我們相信大衛這些心志和基礎是神在他年幼時,透過看似平常的生活裏讓他得著造就和塑造。由大衛年幼作牧羊的人,到他作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,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和特色。可能這些特色並不很特別,但因此看見我們也可以擁有像大衛的經歷。
- 大衛是一個牧者,他要獨自一人帶領很多羊群到野外和溪水邊餵養牠們,有很多時間是一個人獨處,他就用這些時間安靜在神面前,與神有交通和分享,神亦因此把衪的心意,一點一滴的加在大衛身上。雖然我們不知道神向大衛說什麼,但我總覺得這種安靜獨處的日子,對大衛日後作王有莫大的幫助。
- 大衛被派到野地作牧羊人,被所有人看為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。事實上他的責任卻是十分大的。他要讓羊群們吃得飽,也要牠們免受野獸的襲擊。我們在神前服侍祂,要有僕人的模樣。僕人是很低微的,所做的事都不起眼,但有一個目的,就是按主人的心意去做事。主人叫他作什麼,他便要去辦。他做任何事也要先諮詢主人,更要把工作完成後所得的稱讚歸給他的主人。西方教育經常教導我們如何表現自己去得人的賞識。我相信神的教導不是這樣,神要我們作隱藏的人。或許做的事很普通,但這樣我們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僕人。所以神就是藉著牧羊這等普通的工作去塑造大衛,使他成為一個聽命的人。今天我們不用介懷自己的工作是何等的普通,在人面前感到不好意思似的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我們所作的工都好像差不多,也不被人欣賞似的。但我們感謝神,祂透過這些平淡的事使我們得著造就。
- 大衛所做的事也是單調和乏味的。他每天清晨帶羊群離開羊圈到野外,日落時便帶牠們回家。當羊群吃飽後在草地上休息時,他便會有很多安靜的時間,他可以做什麼?他可以用作寫詩,彈豎琴和練習甩石機弦,為日後作王時作準備。大衛的琴聲幫助掃羅趕走了魔鬼,甩石機弦幫助他撃退非利士人哥利亞,詩幫助我們看見神的慈愛和偉大。當時的以色列民和現在的人都藉著他的詩歌頌詞得到了幫助。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一些卑微,簡單和重複的工作,因為神可以藉著這些事來鍛鍊祂的兒女們。
最後,我們看見大衛被膏立時是十六,七歲,但真正坐在王位上是三十歲,中間經歷了十三,四年的時間。為什麼神當時不立刻讓他坐上去呢?當然,神有祂的時間,他要大衛經歷一下,雖然這都不是什麼轟烈的事情。大衛在這十多年間都是做一些普通的工作,但神就是藉著這些環境,讓大衛的心志,技能和智慧日趨成熟。我們知道聖經裏很多被神所用的人,當神乎召他們的時候,不是馬上為神作工。例如亞伯拉罕被乎召離開家鄉,直到獻上以撒為祭,也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。約瑟被哥哥賣到埃及去,在波提乏的家中當僕人,被收入監牢裏,十多年的時間後才能夠成為埃及的宰相。摩西在四十歲時已學盡埃及所有的知識,但神仍然帶他到曠野裏去,放了四十年的羊。他的前四十年和後四十年真的有天壤之別。但因為過了後四十年普通的生活,神便開始用他了。我們可以看到,當神要用一個人,令他成為合乎神心意的人時,不一定要有很多很轟烈的經歷,因為神會透過看似平庸的日子,簡單的事和獨處時,對我們說話和鍛鍊我們。
今天的生活裏,人總是過得勞勞碌碌,感到生活有很多壓迫,很難有一點點安靜的時間,有機會靜下來的時候,心裏卻有自責的感覺,說自己不可無所事事,總要找些事做。我們心裏總好像有很多東西都不滿足,好像不做些事心裏就欠缺了什麼似的。這現象代表了什麼呢?這代表我們心裏有空虛。所以我建議大家每天都要在神面前有安靜的時間,讀經,祈禱和唱詩。即使我們受時間限制,不能做太多的事,但請相信神會用這些短短的時間來讓我們的生命有所得著和造就。大衛的前半生看起來是很簡單的,或許你會覺得自己的前半生比大衛的要豐富得多,或許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淡。無論如何,神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祂的計劃。我想我們的生活大多像大衛年幼時般普通和平淡,但就是因著這些普通的生活,我們才能得著造就,像大衛那樣,作一個簡單的人,持守一個簡單的心志,只有一個目的:好好的做好本分工作;只有一個目標:好好跟從神的帶領。我們看見,這個心志簡單、目標簡單的大衛,後來竟成為在《聖經》中唯一被稱為「合神心意」的人。
盼望我們藉著大衛的生平勉勵自己。儘管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忠心,不夠屬靈,是個簡單平常的人,其實在神的眼中我們已經在很多事上做到屬靈,做到忠心。這不是憑人可以看出來的。所以我們不要只看自己的軟弱。我們的確在神面前要自覺卑微,但更重要的是看見自己也是一個被神所用的人。所以我們應該剛強。求神幫助,求神憐憫,使我們像大衛一樣,在一個卑微的身分中立定自己的目標:做一個合神心意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