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主門徒操練計劃:
讀《按照聖經作父母》的分享
「合神心意的父母」-- 王仕邦、王陳萬慧
王仕邦
看劉志雄弟兄的《按照聖經作父母》,給自己一個很重要的提醒,就是作父母的,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教導兒女,而是讓自己如何在神面前,成為合神心意的父母。
「行為純正的義人,他的子孫是有福的!」(箴二十7)
作父母的,要先看看自己在神面前是否一個純正的人,不純正的人又怎會是一個合神心意的父母呢?同時,我們在神面前若是純正,我們就是兒女的祝福,我們的兒女就有褔氣。
六個題目中,最深刻的是「認識自我」和「經歷真愛」。
一、「認識自我」
「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;我在母腹中,你已覆庇我。我要稱謝你,因我受造,奇妙可畏;你的作為奇妙,這是我心深知道的。我在暗中受造,在地的深處被聯絡;那時,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。我未成形的體質,你的眼早已看見了;你所定的日子,我尚未度一日,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。神啊,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!其數何等眾多!」(詩一三九13-17)
作父母的,是要幫助孩子明白到神所造的每一人也是非常有價值,非常之寶貴,我們每一人都是神的傑作。要幫助孩子認識這一點,我們需要付上時間,去了解孩子裏面的需要,要看他的行為,聽他的言語,從而去認識他的優點和缺點(特別是在他品格上,不是才幹上的優點和缺點)。優點,要幫助孩子盡量去發揮。缺點,要幫助孩子去認識,承認自己是個罪人,承認自己不是的地方。
「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,他不是單造一人嗎﹖為何只造一人呢﹖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。」(瑪二15)
神對我們這些作父母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,就是要我們為祂養育敬虔的後裔。不單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,更要讓孩子明白,神在他生命中有一個目標,是要用他成為別人的祝福,用他在這個地上能夠榮耀神。
二、「經歷真愛」
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」(約壹四19)
若我們經歷不到神先愛我們,我們就不懂得去愛。要讓孩子明白何謂愛,作父母的,必須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,我們要付上時間,學習照著神愛我們的愛來愛兒女,就是那不能用物質代替,無條件的愛。
三、結語
「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,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。」(帖前二7)
「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,安慰你們,囑咐你們各人,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。」(帖前二11)
愛-是在管教以前。我們要以溫柔,勸勉,安慰,囑咐的心去養育兒女,使他們成為敬虔的後裔,忠心愛神。
四、後記
「神啊,你是我的神,我要切切地尋求你,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,我渴想你;我的心切慕你。」(詩六十三1)
講聖經故事給兒女聽也許是我們作父母常做的事,我們會付上不少時間講聖經故事給他們聽,但能否每天都講呢?就自己來說,辦不到。有的時候我們會一晚講數個故事(好像今晚就與妻子講了六個聖經故事給女兒聽),有的時候卻數晚也沒有講一個。
原因何在?其實,我們本身也沒有天天讀聖經,也沒有天天好好在神面前傾聽祂的話,許多時候我們也把神忘記了。那麼,我們又如何天天講聖經故事給兒女聽呢?又如何幫助兒女建立天天讀經的生活呢?
所以,「作父母的,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如何在神面前,成為合神心意的父母。」這句話,實在說得不錯。求神改變我們,使我們像大衛般尋求祂、渴想祂、切慕祂,也讓這份「渴慕」,加給我們的兒女。
王陳萬慧
在六個分題中我最有得着和感受最深的是「認識自我」。近年看到青少年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,有為學業、健康,也有為愛情。每每看到這些新聞,心裏嘆息之餘也會泛起疑問: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愛惜生命?「認識自我」內文的訊息正解答了我的疑問。
劉志雄弟兄提醒了我一個最根本的問題,就是如何定一個人的價值。人的價值並不在乎其成就,弟兄藉著詩篇139篇告訴我們一個真理:每一個人都是神所創造的,而且是神的傑作,我們的神絕不會造一個廢物給我,都是非常有價值和寶貴的。這點對我作為母親的有兩方面的實際學習:
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價值,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要建基於外在因素。不論孩子如何,也許他們會反叛、也許他們成績不好,人家罵孩子時常說:你真是沒用!你真令我丟臉!但願我們緊記因著孩子是我們天父的傑作,就是美好的,就如神創造天地萬物時看一切都是美好的一樣。所以作父母的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好好發掘孩子的「美」。
父母既肯定了孩子們的價值,就要把這訊息明確地灌輸給孩子。他們明白自己是多麼寶貴,便不會蹧蹋自己。要讓孩子認識神在他生命中的目的是要用他成為別人的祝福,我們是神的見證人,好讓他們不以自我為中心,不會因一時挫折便放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