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

思念天上的事

日期:11-03-2007
題目:思念天上的事
講員:張維雄弟兄

經文 - 西3:1-3, 來11:8-10, 15-16

「當求在上面的事,要思念上面的事。」(西3:1-2)

1.屬天的子民追求屬天的事,是生命尋常的表現

今天的主題是思念天上的事,首先要明白我們基督徒的身份:基督徒是同蒙天召、是屬天的子民。我們雖然活在地上,但是心必須要向著天,對天必須是熟悉的;在地上過天上的生活,見證屬天子民的生命。保羅對歌羅西的信徒說:「當求在上面的事,要思念上面的事。」那些勸勉其實不止是對歌羅西的信徒說的,也是對著今天的我們來說的,叫我們要追求和尋求上面的事。今天有很多人追求名,在政壇上奮鬥;有的追求利,在商場上拼搏;有的追求情,在情場上爭奪;剛才我提到的這一切都是屬地的。保羅就提醒我們當求在上面的事,要思念上面的事。

「思念」就是我們的心思:人若愛一件事,便會一直想那件事,整個心思便會投進去。要思念上面的事,因在那裡有我們的天父,有我們親愛的救主,也有眾聖徒。保羅勸勉歌羅西的信徒,因他們不夠思念和追求上面的事。

2.復活升天的基督是信徒思念的對象、是我們的至寶

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,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;保羅與復活升天的基督相遇,就發現基督是宇宙的至寶,所以他說:「我將萬事看作糞土,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至寶。」在他晚年為主殉道之前,他寫信給提摩太,講述自己仍然在竭力的追求認識基督。

當我們真正遇到基督,看見祂的榮美時,就認定基督為至寶,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無法與基督相比!我們有這位寶貴的基督在天上,我們的心必須是向著天。主耶穌說:「你的財寶在那裏,你的心就在那裏」,這裡的財寶,不是指地上的財產,而是指主耶穌自己;如果我們不想祂,我們就不像神的子民。

3. 心思直接影響生活行動

基督徒愛的對象應該是我們的主,應該思念我們的主。我們所喜歡的,我們會去思念。基督徒是屬天的子民,必須熟悉我們所信的,要熟悉就要把心思放進去,心思能夠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行動。要認識主,就要把心思時間精力都放進去,因為這是最有價值的。世上的投資到頭來你會發現沒有價值,因為地上的東西都是暫時的,唯有主是永恆的。基督徒要把我們更新過的心思都投進永恒的裏面,思想我們的主。我們盼望屬靈生命有增長,就當像保羅一樣,把萬事看作糞土,以基督為至寶,一生竭力的追求主。

今天我要從三方面來看:

一. 當求上面的事,要思念上面的事。
二.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蒙召,成為第一個希伯來人。
三. 亞伯拉罕生命的經歷,見證屬天子民在地上的生活態度。

一. 當求在上面的事,要思念上面的事。

今天我們是屬天屬神的子民,可就是對天對神缺乏認識和渴慕,實在需要神的啟示。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,神向他顯現,把天向他打開,讓他認識耶穌就是神的兒子,又讓他看見以往在地上追求的一切事物,都在神榮耀的光中變成毫無價值,基督就成為他整個生命的方向和標竿,他專一追求的就只有基督,所以他在神的手中能夠被神使用。

屬天子民對屬天事物的追求,是生命正常的表現。如果一個人根本對屬天屬神屬靈的事物不愛慕,我們真是要問:到底他是不是屬天的子民?今天我們蒙恩得救的人,如果真是遇見了我們的主,我們的心應該是向著主而去,這是一個生命的自然現象。基督徒是應該有如鷹的生活,他的眼界及他生活的境界是在高處,不會長期留戀在地上。所以屬天的子民對天的追求,是一個正常生命的表現。

復活升天的基督實在是我們思念的對象。今天基督徒,應該愛的是我們的主。老約翰告訴我們:「不是我們愛神,是神先愛我們。」因為神先愛我們,所以我們對這愛作出回應,叫我們自然去愛主。神愛我們,將祂獨一的心愛都為我們捨棄;耶穌愛我們,在十字架上將命傾倒。所以今天如果我們不愛祂,我們就是鐵石心腸。

基督徒在地上有三重的身分:

  1. 婦人:一個已婚的女子,她丈夫所有的豐富都與她共享。因為我們屬於基督,祂將天上一切屬靈的福氣都賜給我們。
  2. 童女: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:我將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許給基督。基督是我們的未婚夫,我們要持守我們的貞潔,在祂以外不可有任何的所愛;如果在基督以外別有所愛,這是屬靈的一種淫亂,所以我們要對主持守純一的心,保持貞潔,心向著基督。
  3. 寡婦:丈夫本是妻子的滿足、倚靠,但當有一天丈夫走了,你便失去倚靠、滿足。今天我們的主到天上去了,祂已經完成了救贖,現在回到神那裏去了。那麼當我們的主不在這裏時,信徒的心就該像寡婦的心。主走了,我們的心就不在地上,地上的事物都不能吸引我們。因為主在天上,我們就該思念天上的事。

二.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蒙召,成為第一個希伯來人。

亞伯拉罕原本是住在吾珥,裏面充滿偶像,他父親是拜偶像的。有一天榮耀的神向他顯現,偶像便失去它的光輝。神的吸引力是亞伯拉罕沒法抗拒的,他於是答應神的呼召離開吾珥,開始他要走的路。開始的時候,是他父親他拉帶著他走的,神向亞伯拉罕顯現,沒有向他拉顯現。等他父親死後,神對亞伯拉罕說:「起來!離開你的本地,本族和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」。離開不是目的,乃是進入那應許之地,就是要過伯拉大河,與世界有分別。要跟隨神,必須離開吾珥,放下我們應該放下的。亞伯拉罕是第一個過河的人,然後他的後裔都是過河的人,與世界割開分別,走神的道路,往神應許的美地去。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,他們出埃及不是目的,進迦南才是目的。聖經裏描寫迦南,是個流奶與蜜之地。迦南預表在基督裏測不透的豐富。

三. 亞伯拉罕生命的經歷,見證屬天子民在地生活的態度

神第二次在哈蘭向他顯現,他就離開哈蘭,往迦南去,那時他正七十五歲,這是他真正的離開。亞伯拉罕共活了一百七十五歲,他在迦南活了一百年,在這段時間,他是一步一步的跟隨主。他成了我們走主道路的信心之父,他一生生命的歷程,以及他生命的成長,成為我們的榜樣。

亞伯拉罕在迦南地的一百年裏,過著帳棚的生活,背後是因榮耀的神在吸引他,神的憐憫、揀選、呼召、愛臨到他,使他能為主受苦,叫他不屈不撓的往前去,神成為他生命的方向,神也成為他生活的標竿,有神的同在,在任何環境裏他都能生存下去。亞伯拉罕承認他在地上不過是寄居的,是客旅。

亞伯拉罕的一生,不只住在帳棚裏,也在祭壇前過生活。祭壇是人在神面前的奉獻,也是求告神和與神的交通的地方,他一生築了四座壇。

第一座壇是在示劍。示劍就是「神的膀臂」、「力量」的意思。亞伯拉罕初到迦南,他裏面會有懼怕,他第一學習的,神是他的膀臂、力量,他就為向他顯現的神築一座壇。膀臂也是保護,像嬰兒在母親的膀臂裏,便可安然睡覺。

第二座壇在伯特利。伯特利即神的家的意思。我們蒙恩得救,先經歷神是我們的膀臂、力量,然後神把我們帶進他的家裏,我們是在神的家(教會)中生活、成長,與弟兄姊妹一同享受神家的祝福。

第三座壇在希伯崙,希伯崙是交通、友誼、與神聯合的意思。我們在神的家中成長,神要把我們帶進個人屬靈生命的最高峰---希伯崙,使我們與神有最深的友誼、有最緊密的生命聯結和最親密的交通,所以希伯崙是迦南中的迦南。我們的屬靈生命必須活在希伯崙,何時離開希伯崙,何時就開始墮落。個人屬靈生命的高峰在希伯崙,團體的見證在錫安。

最後一座壇在摩利亞山上。當亞伯拉罕的信心成長到高峰時,神就來試驗他的信心,叫他獻上他所愛的獨生子以撒。亞伯拉罕因著信,便把以撒放在神的手裏。何謂奉獻?奉獻並非我們給神甚麼,奉獻的意義乃是將神給我們的,再一次獻給神。我們明白奉獻的意義,才能懂得過奉獻的生活。

摩利亞山亦是聖殿根基的所在地,是必須完全、徹底、毫無保留的奉獻,而且是甘心獻上最好、獨一的。神要我們的奉獻,是要我們最好的。今天我們的奉獻,卻是剩餘和殘留的。我們會把一天剩下的零丁時間讀少許聖經,把一生中最殘缺的年華才獻予主。我們要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主,要趁現在,把我們獨一的和最愛的獻給神,這是摩利亞。

我們再看亞伯拉罕屬地的豐富,他非常富有,很有地位,迦南的客人形容說,他在他們當中是尊大的王子。但這些屬地的豐富,並沒有拖累他的心。他在迦南都是過帳棚的生活,最後他只是買了一個墓地,埋葬了三代的人。他身體活在地上的迦南,心卻向著天上的迦南。他仰望天上那座有根基的城,這實在是一個榜樣。相反今天我們很易被一點點事情抓住了心,使我們連聚會也不想去了。